海信介紹,集團旗下主要負責軌道業務的海信微聯公司與交大微聯公司聯合體,成功中標了貴陽市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的信號系統項目。這是海信中標的首個軌道信號項目,標志著海信在城市軌道交通領域實現了通信系統、綜合監控系統和信號系統三大技術領域的覆蓋。
雖起家電器行業,但海信在智能交通領域已布局多年。據悉,從2009年開始,海信就深度參與貴陽的智慧城市建設,為貴陽提供城市智能交通、軌道交通、公共安全、智慧街區、智慧樓宇等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的建設和服務。
此外,海信還宣布中標青島市南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(一期),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裁張四海表示,海信目前已有服務169個城市的經驗,并且已經走向海外,中標了埃塞俄比亞的智能交通項目。
家電企業進軍交通領域已有先例。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,美的、春蘭、奧克斯、格林柯爾等都曾宣布造車計劃,最后鎩羽而歸。家電企業在經歷上一輪造車潮“退潮”之后,紛紛從側面進攻,在顯示屏、空調系統、充電系統進行布局。
2021年以來,海信在智能交通領域布局不斷。當年3月,海信家電(16.240, -0.45, -2.70%)公告,擬13億元控股日本三電,拓展汽車空調壓縮機、汽車空調產業。當年11月,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,海信擬出資近10億美元收購西門子交通信號燈和其他道路交通控制系統業務。
除此之外,其他家電企業也對智能交通領域持續發力。2021年底,美的集團(77.410, -1.21, -1.54%)宣布,“美的機電”正式更名為“美的工業技術”,挑戰千億營收目標。在此之前,美的還控股了合康新能(6.920, -0.16, -2.26%),私有化了庫卡集團。目前,美的已經啟動了驅動系統、熱管理系統、輔助/自動駕駛系統三大產品線的全線投產。
格力電器(39.100, -0.90, -2.25%)也加快布局,2021年8月,格力電器正式控股銀隆新能源,以鈦酸鋰電池為主業銀隆新能源終于歸入格力電器體系。當年11月,盾安環境(12.310, -0.56, -4.35%)成為格力電器的控股子公司。近年來,盾安環境布局5G、軌交、冷鏈、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等新基建和新消費產業關聯的空調與制冷業務,與比亞迪(250.400, -0.67, -0.27%)、吉利、長安、上汽、一汽等企業都有業務往來。
此外,2021年9月,康佳集團籌劃發行股份購買主營鋰離子電池產品的海四達電源。當年11月,北京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,長虹控股集團旗下的長虹能源(115.720, 2.76, 2.44%)成為首批8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,長虹能源主營業務為堿錳環保電池、鋰電池的研發、生產及銷售。
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,TCL創始人李東生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,未來沒有考慮進入新能源造車領域,但會在新能源車載相關產品上發力。新能源汽車和傳統汽車最大的區別在于,它是一個巨大的移動信息終端,各種信息需要一個顯示,將體現在各種車載的智能顯示設備中。
與此同時,李東生的大學同學創維創始人黃宏生已在新能源行業再創業,成立了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。2021年3月,創維集團公告稱,與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簽訂商標轉讓協議,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以2800萬元獲得創維集團部分類別商標,商標轉讓完成后,“創維汽車”成為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旗下的智能汽車品牌。
“受制于市場飽和、房地產低迷等影響,家電板塊整體并不樂觀,企業需要新增長點,無論是直接參與造車,還是產品進入車空間,都是新路徑;從時代發展來看,隨著萬物互聯深入,車和家關聯愈發密切,家電企業至少會選擇做戰略防御;從碳中和、綠色發展等規劃來看,新能源車會收到比較可觀的政策紅利和時代紅利!奔译姰a業分析師丁少將表示。
【潮流家電網版權聲明】:本網站注明轉載的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歡迎提供相關證據,發送郵件至731801816@qq.com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